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 1美术活动《奇怪的脸》是通过泥工活动,塑造出奇怪的脸,从而大胆地表达出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表情(大笑、微笑、生气、伤心等)时五官的特点,并大胆在同伴面前表述;
2.学习将橡皮泥搓条、挤压、捏制塑形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在导入环节,我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不同心情时的面部表情,并鼓励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展示。然后出示各种丰富的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表述图片分别代表的心情、情绪。导入环节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也基本达到了第一个目标。在幼儿活动操作中,我发现很多幼儿为了“省力”,都选择了辅助工具,直接在已经塑造好的脸上画五官。我发现这个现象后多次提醒,但幼儿已经懒得再改回来了,导致很多幼儿塑造出来的表情还不够丰富,有些局限。另一部分幼儿虽然用橡皮泥制作出眼睛、嘴巴等,但也是表情不够丰富,创造性还不够强。
之后我也对本次活动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导入环节我设计的还是比较好,幼儿的情绪高,对各种表情也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得到了知识的巩固。但是之后的环节我是让幼儿直接操作了,我的初衷是让幼儿能自由发挥,不要受教师示范的影响和限制。但是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反而显得单一。在环节中应调整为导入后教师进行示范讲解,教师示范操作脸部上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从而突显面部表情的特征。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我觉得教师的示范还是很重要的,在提倡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教师适当、适时的引导、指导还是很重要的。
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 2一、案例背景
在幼小的孩子的心中,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会把自已想做的,想说的,甚至有可能是说不出来的做不到的事情,统统通过画表现出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绘画技术的提高,我发现最近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总喜欢创造出各种奇形怪状的事物,而且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二:案例描述
今天我让小朋友进行制作纸版版画《蜗牛》的活动中,我讲解了剪贴版画蜗牛的方法,讲完后请小朋友自己制作,并要求幼儿在版面上添一些背景来构建作品的情节。小朋友开始按照我的要求来做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费逸杰,制作的蜗牛是比较好的,正在我想拿他的作品,给小朋友欣赏的时候,发现他又用剪刀剪了许多的长条,粘贴在蜗牛的身上,把蜗牛也遮盖住了,我忍不住问:“杰杰,你这是做什么?你的小蜗牛呢?”“老师,你别急,你看,我的小蜗牛都躲到草丛里面去了。”“为什么小蜗牛要躲到草丛里去呀?” 杰杰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接着他的回答继续询问他。“因为小朋友们老是要去抓小它,我叫它躲起来。”想不到杰杰的回答尽如此简单,但却是来他的生活经验。
三、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的眼里绘画世界和现实世界是同一回事,他们可以让自已生活到虚拟的世界中,也可以让虚拟世界中的美好事物满足自已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绘画时把自已对事物的看法,自已的情感都融入到了作品里面。
案例中的杰杰,虽然没像其他孩子一样听话来为蜗牛增添背景,但是他有的是自已的思想,他能够联系生活中小朋友们经常捉小蜗牛的情形,替小蜗牛感到担心,他用自已的方式帮助小蜗牛,早退一片绿草地叫小蜗牛赶快躲起来,虽然他的这片“绿草地”并不能够让小蜗牛避难,但他却表现出不同一般孩子的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德。
四:案例反思
1、情感在版画作品中的表达
最常见也是他们最乐意来表现的,是孩子们的情绪。一个小孩是很容易表达自身的喜怒哀乐的,因为他们的情感是那么的外露和不善隐藏,如果给他们一张画纸,他们会毫不迟疑地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一个孩子可能在画中反复地出现同一个人物,并把他们的画得尽善尽美,这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人物,一个乐观主义的陔子,总喜欢在一切事物上面都画上阳光明媚的天空。
2、对事物的看法在版画作品中的表达
不可否认,任何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孩子也不例外。仔细分析他们的画,可以看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是十分夸张和有趣的。
3、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在绘画中的表现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反映一个孩子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在我的美术课上,我仔细分析过孩子的作品结果发现,性格外向和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用红色,而喜欢蓝色的孩子当中大多数不善于交往而且性格内向。他们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已的空间里,多数脾气古怪。
总得说来,看待一个孩子的版画作品,除了技能上的评估以外,更重要是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美术不单单是美的一种体一方式,它在孩子身上更多的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体验的方式。
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 3《美丽的轮胎》是一堂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地为轮胎装饰上美丽的花纹为目的一个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整个活动流程为:情景导入——激幼儿创作兴趣——提出要求,幼儿创作——延伸评价。
在新纲要新理念贯穿整个教育领域的现在,要上好一堂成功的展示活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现就选材作一简单的描述与分析。
由于我们班搞的是美术特色教学,而且从幼儿中班这个年龄阶段来看,在成人的启发下,喜欢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和现象,并容易产生愉悦的情绪。但我们平时的美术特色活动一直以来都是以涂色练习为主,装饰画技能性知识的教学和操作比较少。
在花鸭先生图片的选用下,整个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使幼儿把自己作为了情节中的一个角色,更增强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多样性材料的准备让幼儿更能进行选择和使用,在轮胎式样的准备上,我考虑到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就选用了不同的两种材料:圆凳和蛋糕盒托盘,让幼儿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下进行选择,既尊重了幼儿,也为整个活动的时间调控埋下了伏笔。丰富的材料、合理的安排、美妙的音乐,让幼儿在整个过程中都在美的氛围中感受与表现,所以作品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善于利用,满足需求:教师要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对于周遍的事物都要用眼去看,用脑去想,发现事物的不同面,善于对某些物体进行再次利用。还应该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有操作练习的机会,这是进行活动的先决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教师需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只有教师给予了支持,才能为幼儿的发展与提高创设一 ……此处隐藏10025个字……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二)出示风筝PPT,让幼儿观察
1、图一: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风筝?(蝴蝶,金鱼)觉得好看吗?你觉得哪里好看?
2、图二、图三:我们先来看看这只美丽的蝴蝶风筝。 (出示左右对称的蝴蝶风筝)孩子们,你们看这个风筝漂亮吗?
3、按照同样方法讲述图四(金鱼)和图五(蜻蜓),侧重对称。
(三)学习点线技巧装饰风筝。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美丽的风筝都是由点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1、请小朋友回忆点,并在黑板上画出。
2、请小朋友回忆线,也画出。
3、动脑筋将点和线结合,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案。
4、欣赏PPT,感知点线结合的美。
(四)创作与体验
1、进一步让幼儿表现美,激发创作的欲望。看老师也准备了三种形状的风筝,有蝴蝶、金鱼和蜻蜓,要请你帮助这些风筝穿上有图案的花衣服。你会用哪些线条和图案来装饰呢?
2、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活动反思:
在“美丽的风筝”这个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能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感知风筝图案的对称美;能利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风筝。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称装饰上,这一点我觉得孩子们完成的很好,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 13星期一的美术活动是《春天的公园》。通过此次活动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象;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所想。我觉得用绘画来表现幼儿对公园的认识,对中班孩子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活动一开始,采用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说说你看到的公园是怎样的?公园里有些什么?问题一抛出,孩子们的情绪很激动,有的说公园里有房子,有滑滑梯,有花。有的说,公园里有小桥,有河,还有的说有健身的地方,有马路……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积累下来的零碎经验,于是我建议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画出美丽的公园,让别人一看就想来游玩。
孩子们在作画时,嘴巴还不停地说着公园里的美景,孩子们的情绪一点也没有稳下来的趋向。我想制止他们,让他们安静的作画,试了一下,看来不行了。还是由着他们、让孩子们疯一次吧。这样想着,我就打消了让他们静下来的念头,于是我在旁观察着孩子们的绘画,当我走到严俊杰那里那里,看他画了许多的气球,我问他,为什么画那么多的气球?他说,要过节了,公园里很美丽。我又看到乐乐画了许多的小朋友,可能是在公园郊游,虽然人物不是画得很好,画面却很丰富。再转悠着,看到大家都在画着自己想象中的公园,脸上露着甜甜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有一位教育家说:“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说的真好,孩子的想法确实没有太多的格式限制、技术的约束,他们敢说敢画;其实对它们来说,有时说的,想的、做的没有什么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罢了。今天如果强制让孩子们静下来按老师的意愿走下去,肯定不会理想。我想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该大胆放手,适当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 14情景描述:
一盆盆的红黄蓝绿颜料在孩子们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张宣纸在他们的手中折叠着,他们把折好的宣纸一个角一个角的轮流在不同的颜料里蘸着,然后轻轻地展开宣纸,一声惊呼“哇!真漂亮!”这是我们班小朋友在尝试用宣纸进行印染。
评价分析:
《彩色花》是中班建构式教材主题为《红黄蓝绿》中的一节美术活动课,主要的活动目标:能用印染、折叠等方法制作彩色花;萌发大胆创造的愿望。由于我们中班小朋友刚从小班升上来,对于染色活动还接触的比较少,再加上怕他们在动手操作时不注意卫生把衣服弄脏,因此在准备这次的活动时,我还是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决定采用参观花卉展览这一内容来引出课题,问问孩子们喜欢哪朵花?让幼儿观察这些布花、纸花、绢花都是怎样做出来的?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和探究的积极性。
用宣纸蘸颜料染色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的活动,因此,他们在操作前,教师示范时就已经是兴奋不已,一个个都是蠢蠢欲动,折纸、蘸颜料对于孩子来说都没问题,但是,把蘸好各种颜料的纸展开时,孩子们一个个都犯难了,因为宣纸蘸了颜料后,变得烂而且一碰就会容易碎,再加上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让他们小心地轻轻地展开已经浸湿的宣纸就更加的难了,于是一个个都喊了起来:“老师,你来帮我啊,我不行了”我过去一帮忙,发现也有点困难,但是,我事先已经做过实验了啊!后来一想,对啊!我自己在操作时颜料蘸的不是很多,而且我的动作也比较快,宣纸还没有开始烂时,我已经展开了宣纸,所以效果非常好。但是孩子们就不一样了。所以,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尝试到了用宣纸蘸颜料染色的作画方法,也看到了老师用宣纸蘸颜料后出现的效果,但是他们在自己操作中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这次活动的遗憾。
所思所悟:
课后,我思考了这次活动中出现的想象,也问了朋友,最后才得知,我是犯了一个错误,宣纸分生宣和熟宣,我们用来染色的纸应该是用生宣纸,这就是我这次活动中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致命点。
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 15美术活动:我的小学是主题《走近小学》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活动中主要是要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特点,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同时能画出我的小学,喜欢自己即将长入的小学,对小学的生活充满向往。为了让幼儿更加了解小学校园的不同,我们还组织幼儿进行了参观小学的一个活动,让幼儿更加形象地了解的小学。那么在美术活动中画一画小学,对幼儿来说应该是比较简单了。
由于幼儿参观过小学,所以在活动一开始我就和全体小朋友一起利用照片的形式回顾了小学,通过各种提问,让幼儿知道小学的布局,知道小学里有哪些教室与幼儿园有哪些区别。本次的美术活动是让幼儿自己创作,所以在活动中我没有示范画,简单的谈话引题后我就拿出了美工纸,让幼儿自由作画。可是在幼儿作画的同时我却发现,有大部分的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完全没有自己的想象与创作,而是一味的模仿美工纸旁边的示范画,看着示范画一模一样的画下来,完全没有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画画自己即将升入的小学”。只有少数几个幼儿,能对照自己参观过的小学进行创作画。
我想孩子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有:个别幼儿对于画画不感兴趣,不知道如何下手去画;有的孩子可能是为了完全任务,我照着样子画画算是完成了。美术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我们要改善这样的现象,我想在美术活动中,如果有美工纸的,我们就可以在活动中,要求孩子把旁边的示范画给折起来,这样孩子就看不到示范画,就能自己创作画了。同时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们也可以取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幼儿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师幼共同来说一说哪些小朋友的画画的好,同时也可对于那些认真在绘画的小朋友给予一些奖励,哪怕就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也是老师对于他的认可,最后还可以在教室里的作品展示墙中展示那些画的好的作品,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欣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