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长处的美德。
教学准备:
1、自制幻灯片。
2、清水、草皮和泥土。(实物)
设计理念: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本校课题研究中提到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积极运用课文语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读得亲切、自然。
2、指着小河与青草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看,这条小河的河水什么样?河边的青草长得怎样?
(河水很清。)
(小草青青的,长得很多。)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
二、读懂课文
1、感受小河清澈见底和青草生命力旺盛。
⑴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述小河和青草的词句。(相机板书:真清啊 碧绿碧绿的)
⑵反复诵读,充分感受。
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小河对小草说:“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反复诵读,充分感受“水清”、“草绿”的喜人景象。
2、读中质疑
师: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一些疑问,小朋友们的心中也有疑问吗?
(小河的水怎么会这么清?青草怎么会长得这么绿,这么可爱呢?)
3、读文释疑
⑴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相机板书:紧紧抱住 充足的水分)
⑵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课文相关内容,感悟小河与青草的相互依存关系。
a、出示:小河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引导学生做做动作、观看实物和泥土流失实验,理解词语“紧紧抱住”、“浑浊的泥水”,读懂小河的话,感受小草对小河的帮助和小河对小草的感谢之情。
b、启发学生运用课文语言,想象说话。
师:青草保护了小河,使河水清澈见底。不光小河要感谢青草,还有很多人要感谢青草呢!我是一只喜欢在这条小河里戏水的白鹅,我想对青草说:“青草,我也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这条河里的水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我到哪里去游泳?到哪里去洗澡?到哪里去照镜子呢?”
(我是这条河里的鱼……)
(我是喜欢在这条河里洗菜的老奶奶……)
c、出示:小草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理解词语“充足的水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小河对小草生长的重要以及小草对小河真诚的感谢之情。
d、启发学生说出感悟,升华认识。
师:现在,小朋友们想对小河和青草说些什么吗?
(小河和青草,你们互相帮助,真是好朋友!)
(小河和青草,你们谁也离不开谁,你们永远在一起。)
(小河和青草,你们相处得多好啊,你们生活得一定很开心。)
……
齐声朗读“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板书设计:
小 河 与 青 草
真清啊 ← 紧紧抱住
充足的水分→碧绿碧绿的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头饰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青草娃娃想请我们小朋友去小河边做客,你们想去吗?别急,青草娃娃想考考大家,它说啊,要能读好这些词语,才能邀请你们去呢!谁有本领来读?
出示词语:小河边
青草
感谢
河岸
紧紧
抱住
喜爱
充足
浑浊
碧绿碧绿
水分 干枯
1、 指名读
2、齐读
小朋友们真棒,青草娃娃正式向你们发出邀请:“欢迎一(3)班的小朋友来小河边做客!”
二、精读感悟
(一)第一自然段
1、 我们来到小河边,你们看到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呢?(弯弯的)小草是什么样的呢?(青青的)
2、同学们说的真好,课文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美啊,谁再来读读?
3、你们看小草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草怎么样啊?(很多)课文哪个词告诉我们的?(长满)说明小河边的小草很多,小草喜欢和小河生活在一起。谁再来读一读?告诉大家这儿的草又青又多!
(二)二、三自然段
1、你听,小草对小河说话了,说得什么呢?
(1)师读: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的水怎么样?板书“清”
(3)动画演示清清的小河。
这就是那条清清的小河,谁来夸夸它?
(4)教师出示一瓶清水:这就是我从小河里取出来的,谁再来夸夸它?
(5)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听到小草的赞美,小河是怎么说的呢?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小河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感谢小草?
(3)现场演示:让学生理解“浑浊”
(4)从“紧紧抱住”你读出了什么?(动画演示)为了小河有清清的河水,小草就是用这样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吗?
(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好好感谢小草。
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6)小草为了让小河有清清的河水,不仅小河要感谢它,许多人都应该感谢它。如果你是河里的鱼儿,你准备怎样感谢小草?
(三)四、五 ……此处隐藏20187个字……>
(2)(指:青青的小草紧紧抱住)这两个词语是写谁的? (指:一眼能看到底 充足的水分)这两个呢?(小河)齐读。
(3)出示:感谢;指名读;课文里讲谁感谢谁?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一)听课文2-5段的对话,完成练习。
过渡: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弯弯的小河边,听听小河与青草的对话。
(多媒体播放课文2-5段的录音)
出示填空练习:小草夸小河
小河夸小草
交流:板书 清 绿
(二)感悟小河的清、小草的绿,有感情地朗读第2、4段。
1、多媒体出示第2段。
(1)指名读。小草是怎么夸小河的?谁想读?谁再来读读小草的话?
(2)感悟小河的清。读了小草的话,我仿佛看见水草在小河里翩翩起舞呢。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小草夸奖小河的话。像小草一样夸夸小河吧。
2、多媒体出示第4段。
(1)指名读。想学着小河夸夸小草吗?
(2)指导读好“碧绿碧绿”。(小草碧绿碧绿的,真可爱呀!)
(三)理解小河、小草互相感谢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2-5段。
过渡:听了小草的夸奖,小河说了什么?听了小河的夸奖,小草又是怎么说的?读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你就明白了。
2、多媒体出示第3段。
①指名读。听了小草的夸奖,小河说——
②(出示小草实物)小草怎么就会把泥土抱住了呢?
③小结:小草的根就像无数的小手紧紧抓住泥土,不让泥土淘气地溜到小河里,看,它们抱得多紧呀!(多媒体演示小草根抱泥土的动画)
④理解“浑浊的泥水”。如果没有小草,岸边的泥土会溜到小河里的。瞧,(演示)清清的水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⑤指导朗读。(读“紧紧”这个词要让我们感觉到小草把泥土抱得可紧了。)小草的功劳真大呀!请你学着小河来谢谢小草吧。
3、多媒体出示第5段。
(1)自由读。过渡:小草又为什么感谢小河呢?
(2)交流。
(3)在体验中指导朗读。
①游戏:体验小草吸取水分长得碧绿的过程。
老师想跟小朋友做个游戏。现在,我们是一颗小草的种子,躺在泥土妈妈的怀抱里。(配乐)春天来了,听,小鸟在唱歌呢,快钻出泥土吧,使劲,使劲,再使劲。哦,出来了,出来了。啊,花儿红了,柳树发芽了。春天真美呀!咦,(流水声)这是什么声音?小河!小河水真清呀,流得多欢快呀!小伙伴们,快喝吧,咕嘟咕嘟,咕嘟咕嘟,喝够了吗?(“够了”----你喝得真快呀!)没有?没关系,小河里的水多着呢。喝饱了咱们就赶快长吧。
②访问小草。
小草,你怎么长得碧绿碧绿的?那你就快感谢小河吧。
小草,你高兴得都跳起了舞,怎么这样开心呀?你也想感谢小河吧?
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来感谢小河吧。
(四)分角色朗读2-5段。
多媒体出示2-5段对话内容
⑴同桌互练。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学着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互相感谢?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当小河,一个当小草,先练一练。
⑵指名朗读。(注意引导加表情、动作)
⑶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它们互相夸奖着,互相感谢着,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就这样,
(多媒体播放第6自然段动画)
⑴引读:小河流得—— ,小草也长得—— 。
⑵齐读。小河与小草可开心了,咱们再读一读。
四、拓展练习
1、过渡:其实,大自然中像小河与青草这样谁也离不开谁的事物可多了。
2、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有一天,老师经过一片树林,听到小鸟和大树也在说悄悄话呢。有两句话呀,我听清楚了,可是,还有两句呀,我没听清楚。咱们小朋友猜一猜,他们会说什么。
(多媒体出示小鸟、大树图片、文字)
小鸟对大树说:“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大树说:“这要感谢你呀!是你 。”
大树对小鸟说:“你的歌声真动听呀!”
小鸟说:“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 。”
(1)学生看图思考。
(2)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
五、写字
过渡:刚才,我们读了小河和小草的故事,知道了它们谁也离不开谁。现在,我们要学写两个生字了。
1、复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生字 分 干)
2、指导书写。分:“充足的水分”的“分”。“分”的上面是——“八字头”,下面是——“刀”。我们来看“刀”的笔顺。(多媒体演示)刀字怎么写?(指名说笔顺)好,看老师写。(范写)注意,先写“S”,折要稍微往竖中线收一点。好,自己在语文书上描一描。
干:就是“干枯”的“干”。要注意上下两横,上面短,下面长。竖写在竖中线上。好,看老师写。(范写)。自己在书上描。
3、学生完成作业,巡视。
板书: 小河与青草
清 绿
不分
设计理念:
《小河与青草》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也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教学这篇课文,如何面向一年级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领悟到自然界的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呢?教者的基本思路是:
1、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自己体验、感悟的时空,在体验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
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并培养语文能力。
教后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巧妙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特色为:
1、指导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如初读课文和学写生字。教学设计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作必要的点拨。
2、综合各种手段,逐层深入,感悟品读课文。如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五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学习到积累。这一过程加上了拓展更体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综合运用了多媒体、绘画、朗读、品评等多种手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媒体、图画、语言描述等展现学生经验世界,激活学生认识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文中词句,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